-
配资账户怎么开 在新征程上落实财税体制改革新部署
发布日期:2024-12-04 21:52 点击次数:94来到车侧,车侧腰线从头灯远端流畅延伸至尾部,搭配常规造型门把手、黑色外后视镜壳与银色车顶行李架。车身尺寸方面,新车长宽高分别为4476*1849*1621毫米,轴距为2730毫米。此外,新车还拥有17英寸与18英寸的轮圈可选。尾部方面,新车同样采用了简洁的设计风格,贯穿尾灯组是时下主流设计方向,此外还配备了动感的扰流板。
我们既要悟透理解《决定》第 17 条和相关条款对财税体制改革的新要求,更要站在把握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总体精神的高度上,站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路走来的大背景下,认真研究新要求,努力落实新部署
近日,南科大廉洁研究院学术委员会首席顾问,厦门大学教授,厦门国家会计学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财税研究中心主任邓力平在福建南平举办的“加强地方政府财源建设 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论坛上,作题为《学习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在新征程上落实财税体制改革新部署》的主旨演讲。
邓力平教授从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领会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在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持续发展的把握中领会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领会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财税体制改革新部署三个方面展开深入剖析,同与会的200多名财经领域专家、学者和财政实务工作者进行交流研讨。
以下是演讲全文:
很高兴到南平参加“加强地方政府财源建设 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论坛,今天和大家交流的题目是《学习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在新征程上落实财税体制改革新部署》,就是学深悟透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经济思想,认真学习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在新征程上落实全会提出的财税体制改革新部署。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关于财税体制改革新部署的内容主要在《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第五部分第17条“深化财税体制改革”之中。我的初步学习体会是,我们既要悟透理解《决定》第 17 条和相关条款对财税体制改革的新要求,更要站在把握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总体精神的高度上,站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路走来的大背景下,认真研究新要求,努力落实新部署。基于此,我从以下三个部分来阐述:一是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领会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二是在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持续发展的把握中领会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三是深入学习领会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财税体制改革新部署。
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领会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决定》在阐述“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指导思想”中明确要“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这是我们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进一步推进包含财税体制改革在内的经济体制改革的指导思想。在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的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部署中,经济体制改革所占比重最大,因此,我们学深悟透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就是要特别学习领悟习近平经济思想,并将这一学习领悟与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论述结合起来。
2017年,党的十九大报告确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党的指导思想,当时归纳为“八个明确”,这“八个明确”中没有专门讲经济工作的。一个月后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了习近平经济思想,并将其归纳为“七个坚持”。2021年,在党的第三个历史决议中,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从“八个明确”拓展为“十个明确”,其中的第七个明确就是“七个坚持”的基本内容,体现的是习近平经济思想的精髓要义。2022年,中宣部、国家发改委出版了《习近平经济思想学习纲要》,在“七个坚持”的框架下将习近平经济思想拓展为“十三个明确”。2023 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了新时代做好经济工作的“五个必须”,也都可以在“七个坚持”大框架下学习把握。为了方便大家好学好记,这里尝试将习近平经济思想的“七个坚持”归纳为 28 个字,即“党管经济、人民中心、发展规律、体制机制、宏观调控、重大战略、工作方法”。进而还可以再分三个层面来把握“七个坚持”的内在逻辑。第一个层面包含“党管经济”和“人民中心”,讲的是经济工作的指导思想。“党管经济”和“人民中心”这两者是一致的,党没有自己的利益,党代表人民的利益来做好经济工作,保证我国经济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让最广大人民群众享受经济发展成果。第二个层面包含“发展规律”“体制机制”“宏观调控”和“重大战略”,这是经济工作的主要内容。其中,第三个坚持“发展规律”和第四个坚持“体制机制”,讲的就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对立统一。发展什么?通俗地讲发展经济,理论上讲则是发展生产力。体制机制讲什么?讲的就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等,讲的就是生产关系。在对生产力与生产关系把握的基础上,再讲“宏观调控”。进而又在“发展规律”“体制机制”与“宏观调控”这三者关系的前提下,强调依靠我国“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我国还可以制定“重大战略”,实现可持续长远发展。第三个层面是经济工作的方式方法,也就是第七个坚持,即“工作方法”。下面要将习近平经济思想“七个坚持”的完整表述与这里归纳的 28 个字相对照,看看这样的归纳是否准确,并结合对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财政工作重要论述的学习,以此加深对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新部署的理解,也包含对财税体制改革新部署的理解。
习近平经济思想的第一个坚持是“坚持加强党对经济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保证我国经济沿着正确方向发展”,尝试归纳为“党管经济”。第二个坚持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贯穿到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之中”, 尝试归纳为“人民中心”。在“党管经济”和“人民中心”的指导思想来理解中国财税最重要的特色是什么?我的理解就是党管财政、党管税收,就是人民财政、人民税收。中国财政税收的本质取之于民、用之于民,这一本质永远不能变。中国的财税任何时候都不是以资本为中心的,一定是以人民为中心。按照这个逻辑,再去看现在财税体制改革新部署,就会知道这一改革要体现的是什么、为什么要做这样的安排部署。这次《〈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辅导读本》关于深化财税体制改革的部分是由中央财办分管日常工作的副主任、中央农办主任韩文秀同志写的,这就是党管财政的体现,是党决定了财税体制改革的方向与内容。所以,我认为“七个坚持”中“党管经济”与“人民中心”在财税战线上对应的就是“党管财税”“人民财税”,必须把它贯穿于整个财税发展与财税体制改革全过程。
习近平经济思想的第三个坚持是“坚持适应把握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立足大局,把握规律”,尝试归纳为“发展规律”。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先后提出了许多关于经济发展的重要理念,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以后,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五大发展理念,即新发展理念。而后将经济发展新常态调整为新发展阶段,提出要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后来根据国内外形势的变化,又提出要构建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和要统筹发展与安全这两者的关系。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这些重要理念都是围绕着“发展”二字,都是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规律的全面把握,都是我们党对发展生产力规律的深刻认识。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之前,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了新质生产力这个重大概念。新质生产力的本质就是先进生产力。邓小平同志当年就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概念,抓科技、抓教育,所以讲邓小平理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奠基之作。“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第一个代表讲的是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今天新质生产力概念的提出,就继续有力地表明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长期执政,之所以得到人民的信任,就是因为能不断地顺应生产力发展的要求,不断地把推动生产力的前进作为党的最重要任务。同时,党的核心能够不断提出关于先进生产力的新理念,并据此部署新任务,这就是党能够始终带领人民前行的最重要特质,必须深刻理解。与此相适应,我们的财税制度就是要适应发展生产力的要求,要服务发展、促进发展,要依据发展规律进行财税体制改革,要顺应新质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不断作为完善新型生产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习近平经济思想的第四个坚持是“坚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坚决扫除经济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前两句讲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内容,最后一句讲的是要扫除旧的体制机制,就是要经过改革建立新的体制机制,这个体制机制是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为基本内涵的。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论述是不断丰富与拓展的。从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等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到党的二十大将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完整内涵写入党章,并明确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制度基础,一以贯之,与时俱进。毫无疑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等也是财税体制发展的制度基础。用生产力跟生产关系的对立与统一来看,“体制机制”讲的就是生产关系。从去年年底到今年上半年反复强调的新质生产力概念后,就同时提出要通过改革构建适应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新型生产关系,这也是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的历史方位与重要任务。在全会召开前,《求是》杂志连续发表了三篇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文章,第一篇讲党的十八大以来的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第二篇讲新质生产力,第三篇讲高质量发展。习近平总书记1月31日在主持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发展新质生产力,必须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形成与之相适应的新型生产关系。”《决定》提出“推动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国家治理和社会发展更好相适应”,这里用的是“更好相适应”提法。众所周知,一般的提法是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中生产力摆在前面,在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中经济基础摆在前面,而这次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的提法不仅在顺序上进行了调整,强调对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完善,并创造性地提出国家治理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概念。在山东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就明确强调,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要紧扣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这个主题,突出改革重点,把牢价值取向,讲求方式方法,为完成中心任务、实现战略目标增添动力。其中,“突出改革重点”和“把牢价值取向”,强调的就是我们的生产关系已经相适应,今天要更好相适应。在纪念邓小平同志诞辰 120 周年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讲话中继续强调,“该改的坚定不移改,不该改的不改”。从来我们都是这样,绝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要坚定地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前行。
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市场配置资源是最有效率的形式”,同时强调“什么时候都不能忘了‘社会主义’这个定语”,要坚持市场经济和社会主义的有机融合。现在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后面一定要加“体制”两个字。我们要分清三个概念:制度、体制与机制。大家注意看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的《决定》,第二到第七部分讲的都是经济,第二部分的题目是“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是一种体制。第三部分“高质量发展”紧跟的是“体制机制”,第四部分“全面创新”跟的也是“体制机制”,第六部分“城乡融合发展”跟的也是“体制机制”,第七部分“高水平对外开放”用的也是“体制机制”。只有第五部分“宏观调控”用的是“体系”,第一部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用的是“体制”。供求决定、价格导向的市场经济是机制,可以在社会主义制度下运用,也可以在资本主义制度下运用,因为机制没有价值取向。但在社会主义制度制约下运用市场机制,就成为了一种体制,这是有价值取向的。我国的财税体制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础上运行的,既要把握市场经济构建的共性,又要明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价值取向对财税体制改革的制约要求。
习近平经济思想的第五个坚持是“坚持适应我国经济发展主要矛盾变化完善宏观调控,相机抉择,开准药方,把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经济工作的主线”,归纳为“宏观调控”。这一次财税体制改革是在第五部分“健全宏观经济治理体系”下面提出来的。财政政策从来都是宏观调控的重要组成部分,财税体制改革、预算制度改革等要跟宏观政策的指导紧密结合。
习近平经济思想的第六个坚持是“坚持问题导向部署经济发展新战略,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变革产生深远影响”。这里强调的是战略问题,之所以归纳为“重大战略”,是为了体现我国的制度安排与制度优势,在党的领导下,我们能通过“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来制定并落实具有深远影响的重大发展战略。今天我们研究财税体制改革新部署,包括研究预算制度改革和央地财政关系等都要围绕着发挥集中力量办大事制度优势、围绕着服务国家重大战略来考虑问题。
习近平经济思想的第七个坚持是“坚持正确工作策略和方法,稳中求进,保持战略定力、坚持底线思维,一步一个脚印向前迈进”,归纳为“工作方法”。针对新时代新征程的经济工作实践,习近平总书记还不断提出新的工作方法,如提出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的结合,在底线思维的基础上提出了极限思维,还提出系统观念等工作方法。习近平总书记的思想从来是既有世界观,又有方法论,这对我们从事包括财税工作在内的经济工作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要认真领悟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包括财税体制改革在内的经济体制改革的部署,我们就不仅要学习好习近平经济思想,还要认真学习领悟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并将两者结合起来。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原则,“六个坚持”——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守正创新、坚持以制度建设为主线、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坚持系统观念,集中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深化改革重要论述的核心要义。同样为了便于学习领会,这里我将其概括为24个字:“党管改革、人民中心、守正创新、制度建设、法治轨道、系统观念”。把这“六个坚持”和习近平经济思想“七个坚持”对比着学,就能看到里面的指导思想、逻辑体系和工作要求都是相通的,必须联系起来学习。“党管改革”和“人民中心”跟“党管经济”和“人民中心”是一样的,都是指导思想的层面。而“守正创新”和“制度建设”是改革最重要的方面。我的学习体会是守正就是一以贯之,道路不变、制度不变。创新就是与时俱进、不断改革。制度建设讲什么?改革的最终目标就是要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习近平总书记用的是“筑牢根本制度,完善基本制度,创新重要制度”,财税体制改革属于这一块。什么是“法治轨道”?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的提法是“全面深化改革”,在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的提法是“全面依法治国”。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改革与法治如鸟之两翼、车之两轮’,要坚持在法治下推进改革,在改革中完善法治”“凡属重大改革都要于法有据”。因此,凡是成功的改革都上升为法律。最后一个也是工作方法,强调久久为功,讲究方式方法。
在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持续发展的把握中领会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我们还要在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持续发展的把握中来学习领会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一路走来,有四个基本概念大家要认真领会。第一个概念是社会主义。共和国建国后经过短暂的过渡时期,我们完成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的转变。在这个过程中,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带领我们走在社会主义的大道上,取得了重大的历史性成就,也在不断探索中加深对社会主义的认识。第二个概念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对社会主义进行了全面地认识,逐步明确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概念。正是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很长的历史时期,我们才有党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才有把工作的重心转到经济建设上,才有改革开放,才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邓小平同志诞辰 110 周年和 120 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都提到了,邓小平同志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创者”。今天我们认真领会这些话,就能感到我们是沿着这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取得了历史瞩目的成就。第三个概念是新时代。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我们有了历史性伟大变革的十年。第四个概念是新征程。党的二十大后,我们迈上了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领会这四个概念构成的动态进程,我们再一路往前,2035 年我们要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到2049年我们要全面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持续发展回顾和把握是为了更好地理解今天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的历史方位,是为了更好理解在这个进程中包括经济体制改革在内的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是为了理解在这一进程中财税体制的不断改革与完善。基于此,我对学习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就有三个“联系起来学习”的想法,提出来和大家一起交流。
一是要将学习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与党的二十大精神联系起来。党的二十大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持续发展中,明确提出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最新定义与完整内涵。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经过十八大以来在理论和实践上的创新突破,我们党成功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去年,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 130周年座谈会上指出,毛泽东同志是“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伟大奠基者”。从1954年提出的工业现代化、农业现代化、国防现代化和科学技术现代化四个现代化,到邓小平同志提出来的“中国式的四个现代化”,再到今天的“中国式现代化”,这个理念一直在不断发展,始终是奋斗目标。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这里明确中国式现代化一定是党领导下的,一定是社会主义的。同时中国式现代化是共性和个性的结合,这里不是一般的既有又有,也不是一般的既有还有,而是既有更有的结合。我们要在这个大背景下来看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的部署和财税体制改革的要求。我的体会是党的二十大是“总纲领”,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的部署是“改革篇”,讲的是新征程上的改革新要求。
二是要将学习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与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联系起来。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与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是十年来两次全面深化改革的部署。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中明确指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划时代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我们今天称之为“改革”的时代。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全面深化改革”,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基础上又加上“进一步”的要求,将来再回顾这次全会也将是划时代的。因此,我认为将党的十一届三中、十八届三中和二十届三中全会连在一起学是非常重要的,要领会的是“改革的先后篇”。
三是要将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财税体制改革新部署与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对财税体制改革的要求联系起来。“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这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习近平总书记给新时代的财政完整定位,将财政的职能定位提高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对应的税收定位是税收在国家治理中具有基础性、支柱性、保障性作用。在这个大框架下,财税体制改革的部署始终是围绕三个方面的内容而展开:一是预算制度改革,二是税收制度改革,三是央地财政关系完善。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之前,原来财税体制改革部署的大部分任务是完成的,有的还在继续前行。大家看现在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内容与总体要求,都是继续按整个框架在推进,所以现在的讲法是进一步深化财税体制改革,或者叫财税体制改革新部署。财政部蓝佛安部长在接受《人民日报》采访时的提法和财政部党组前段时间在《机关党建研究》上面的文章,对此讲得清清楚楚。学习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总目标是继续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的现代化。财税作为国家治理的基础与重要支柱,必须在这个大框架下不断地履行职责、 向前推进。
这三个“联系起来学习”的目的就是为了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持续发展的进程中来看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的历史方位。对财税工作者来讲,学习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关于财税体制改革新部署就是要将财税体制改革新部署放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财税持续发展中来学习把握。
我长期坚持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财税的研究,这次学习领悟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对此又有了新体会。财税是跟国家密切相关的,财税就是以国家为主体的分配关系, 有国家就有财政,有国家就有税收,这是共性,从来就是这样的。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持续发展中,如何定位我们的财政、如何定位我们的税收?2007年,我在《财政研究》上发表了一篇文章《对我国现阶段公共产品提供的几点看法》,在国内第一次明确提出我们要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财政概念。当时我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财政至少应该涵盖三大方面的要求:一是社会主义本质,二是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三是财政的一般特征。我们要与时俱进的,从制度安排、财税体制改革到政策应用, 探寻适合中国的具体的做法。2009年,建国 60 周年的时候,我在《中国税务》发表了卷首语《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税收体系的伟大实践》,第一次完整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税收的概念。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财税?讲五个维度对应五种提法。首先,国体政体,是社会主义还是资本主义。第二,配置方式,是计划经济还是市场经济。第三,所处阶段,是已经达到了发达国家境地,还是依然是发展中国家、还处在初级阶段。第四,发展动力,是已经完备成型,还是不断改革调整。最后,涉外程度,是封闭的还是开放的经济社会。大家今天对这五个问题都有明确的答案。所以,我国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财税,一是国家财税,对应国体政体;二是公共财税,对应市场经济;三是发展财税,对应发展中国家的特殊要求跟初级阶段;四是改革财税,今天还在改革,还在前行;五是涉外财税,按照现在的提法叫统筹财税,统筹内外两个大局的我国财税。这些概念我刚提时学界还有不同看法,后来大家慢慢接受了。党的二十大以后,财政部提出将“中国特色财政”作为我国财政的标准提法,官方提法“中国特色财政服务中国式现代化”就涵盖了这些理念。为什么原来我们提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财税,现在缩写成中国特色财税?我个人理解两个原因,一个是中国特色财税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财税的简称。二是且更重要的是,党的二十大提出来的中国式现代化的定义,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 特别强调了中国特色。所以,我们的财税完全可以称之为中国特色财税。
深入学习领会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财税体制改革新部署
《决定》第五部分第17条“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共有四段话,涵盖了预算制度改革、税收制度改革和央地财政关系三个方面的内容,在央地财政关系中又分为增加地方自主财力和中央事权调整两个方面。如何学,不同专家有自己观点,我个人也写了几篇学习体会,这都是大家学习的结果,我个人认为,一是要把《决定》第 17条读懂读透,反复领会,二是要坚持“立足财税、走出财税”的基本思路,将《决定》第 17 条放在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部署安排中来看待。就后者而言,我特别认为韩文秀同志写的《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值得好好学习,因为其中传递了很多重要信号,体现了导向性安排。
韩文秀同志的《深化财税体制改革》文章中提到改革的时候提到要处理好几种关系,除了《决定》提到的“处理好经济和社会、政府和市场、效率和公平、活力和秩序、发展和安全等重大关系”外,他还强调了在财税体制改革中要特别处理好中央和地方、全局与局部、长远与短期的关系。这对我们理解这次全会财税体制改革新部署的指导性很强。韩文秀同志的文章在讲完这些关系后,从四个部分来理解《决定》第17条,在原来的三个部分的基础上单列了一部分讲债务管理。在预算制度改革方面,韩文秀同志的文章里加了一句话,强调整个预算制度改革的目标是为了保障国家重大战略的推进,这个是核心问题。在税收制度改革方面,他引用的是《决定》关于要构建有利于高质量发展、社会公平、市场统一的税收制度。高质量发展是时代的要求;社会公平讲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概念中社会主义的要求;市场统一是市场经济对效率的要求。在央地财政关系方面,韩文秀同志的文章也加了一句话,改革目标是要保持和加强中央宏观调控能力。换言之,怎么研究地方自主财力的增加都可以,但前提是不能损害中央宏观调控能力。我们要按照中央决定的这些总体要求来看待特定财税体制改革或相关财税政策运用,这里仅举两例,一是现在要把消费税征税环节后移,并逐步下放到地方,这是有步骤的。消费税是对特定消费品征税的。消费税具有收入职能和调控职能两大职能。哪些特定商品的消费税的征税环节要后移,后移后怎么下放,这些都要按照中央统一部署来做。二是要理解财税服务全国统一大市场的问题。当前税务部门的重要任务就是不能让税收优惠变成阻碍全国统一大市场的要素。长期以来,各地政府通过财政返还、土地出让、税收优惠等来招商引资、相互竞争。这种做法是有碍统一大市场形成的。我国有集中的制度安排,是党中央领导下“全国一盘棋”的制度安排,所以税收优惠要拿出来保障重大战略和重点项目,而不能变成各个地方用来竞争的手段。招商引资是要发生重大变化的,这不仅是市场经济统一大市场的要求(市场经济没有统一大市场也是不行的),也是当前紧迫的国际形势下,如何真正能够加快形成国内大循环为主体迫在眉睫的重要任务。所以,对财税改革新部署的理解都要和国家发展大局相联系,都要站在全局的高度和全国的层面来看待。
进而,我认为还要从中国特色财税“既有共性、更有个性”的特质去理解财税体制改革新部署。这里仅举一例。《决定》要求“深化零基预算改革”,零基预算是共性,但零基预算在我国的制度安排和在美国联邦制度下的做法是不一样的,达成的效果也会不一样。我们有党中央的集中统一领导,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因此,我们在做到“有保有压、讲求绩效”,推行零基预算做法上会更有实效。总之,我个人觉得中国特色财税的概念已经根植于中国大地,因为它是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持续发展连在一起的。我们在学习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财税体制改革的时候,要多站在对中国特色财税“更有个性”特质上去把握,要站在时代前行的道路上去看待。
最后,我们要将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与理解今天财政税务主管部门的工作新站位结合起来。财政部现在提出的财政工作新站位是“进一步有力有效服务保障党中央治国理政、当家理财”,包含四层含义。第一层含义是党中央治国理政、当家理财。这就是“党管财政”;第二层含义是财政部的定位是服务和保障;第三层含义是财政的态度是有力和有效;最后一层是“进一步”,就是一锤接着一锤敲,一任接着一任干,一张蓝图绘到底。可以认为,财政部就是依据这一新站位去贯彻落实财税体制改革新部署。从税收的角度讲,国家税务总局提出的税务工作新主线是“高质量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税务实践”,同样包含了多层含义。在中国式现代化的大前提下提出了“中国式现代化税务实践”的新概念,并将税收浓缩到税务的提法上。强调的就是税务部门聚焦主责主业,并强调高质量地加以推进。同样可以认为税务部门将用其高质量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税务实践的做法,努力胸怀“国之大者”、服务全国大局,以此推进全面贯彻落实涉税体制改革新部署。
我们要更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自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沿着正确的道路前行,落实好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的财税体制改革新部署,迎接中国式现代化实现的那一天。
供稿单位 | 南方科技大学廉洁研究院
【频道来源】南方+客户端观点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