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州股票配资 激活蓝色引擎,珠海要靠哪些“神装”?│寻新记
发布日期:2024-11-24 21:29 点击次数:125资料显示,石锋资产川流B期成立于2021年4月29日,截至2023年6月9日,该基金成立以来的累计收益率为-32.46%,累计单位净值为0.6754元。
深圳证监局表示,在日常监管中发现,个别私募机构向大量高龄投资者公开宣传推介私募产品,相关私募产品以债券面值重仓买入由证券公司从业人员等第三方指定的单一弱资质信用债,流动性风险及涉众风险突出。
近日,珠海造“巨无霸”——亚洲第一深水导管架平台“海基二号”正式投产,标志着我国成功开创深水油田经济高效开发的全新模式,全类型深水油气装备的设计、建造和安装能力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对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加快培育海洋能源新质生产力具有重要意义。
在海上油气化工、海洋交通运输、滨海旅游等多个领域,珠海海洋装备业不断涌现新技术、新成果,正成为珠海激活海洋新质生产力、打造高质量发展蓝色新引擎的重要一环。据统计,1—6月,珠海市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产业产值89.13亿元,同比增长17.04%。
当前,广东正全面推进海洋强省建设,在打造“海上新广东”上取得新突破。今年3月,省委常委会到珠海调研并召开会议专题研究珠海工作,明确提出支持珠海“加快建设区域性海洋中心城市”。经略海洋,装备当先。珠海正进一步优化“3+3+1”海洋产业布局,着力于临港油气化工、海洋旅游、现代海洋渔业三大支柱产业,以及海洋工程装备、海洋电子信息、海洋新能源三大新兴产业,并前瞻布局深海探采等未来产业。这座海洋资源丰富的滨海城市、“百岛之市”,正不断释放科技创新蓝色动能。
珠海万山海上风力发电项目。钱文攀 摄
强基
海洋装备制造集群加速崛起
10月1日以来,深中通道车流量创通车以来新高,日通行量达15.5万车次,环比增长56.27%。而在大海深处,一批来自珠海的“定海针”——珠江钢管,撑起了这座超级工程的坚实基础。这些管体制造精度远超一般钢管,能够满足深中通道100年的使用年限要求。
番禺珠江钢管(珠海)有限公司是珠海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领域的核心企业之一,扎根珠海十余年来,已成长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其面向海洋工程所需不断提升产品竞争力,为港珠澳大桥、珠三角水资源调配工程、尼日利亚AKK油气输送项目等大湾区重大项目、“一带一路”重点工程提供各类优质钢管产品。
珠江钢管是珠海海洋装备制造跨越式发展的代表之一,而与之同处珠海经济技术开发区的三一海工,是全球领先的港口装备制造商,最近也成功签下国际大单。三一海工与沙特环球港口公司成功签下80台电动集装箱卡车销售协议,这也是全球最大的单笔电动集卡订单。近日,三一海工还宣布,其无人轮胎吊效率已超越人工,这标志着我国智慧港口建设取得重大突破。
数家企业的成功并非孤立存在,这背后是珠海在海洋装备领域的谋篇布局。从珠海经济技术开发区沿岸一路望去,蜿蜒曲折的海岸线,孕育了一个国际级亿吨深水良港。在这里,一个海洋装备制造集群正加速崛起,在跨海交通、海上风电、海油开发、港口装备等领域,不断擦亮珠海“向海图强”的新名片,这也是珠海新质生产力矩阵不断汇聚、释放能量的过程。
2024年珠海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将大力发展海洋经济,加快建设特色型现代海洋城市。要用好南方海洋实验室等一批重大平台,大力发展海上风电、光伏、海洋生物医药、海洋新材料、临港重化、海工装备、滨海旅游等产业。
目前,珠海集聚了中海福陆、玉柴船舶、巨涛油气装备等一大批企业,形成了总装、配套、加工、服务协作完整的船舶与海工装备制造产业链。相较完备的海洋经济产业链、先进的海工装备生产力,不仅为珠海的蓝色经济远景补上了关键的拼图,也为新质生产力的孕育和成长提供了肥沃养料。
规模效应以外,珠海也在积极寻求和培育海洋领域的“高光”板块,希望培育出“下一个格力”和“下一个金山”。
2023年,以新一轮机构改革为契机,珠海组建省内第一家地市级海洋发展集团——珠海市海洋发展集团有限公司,整合了九洲海洋、九控海岛、澳龙船艇、格盛科技、农控海洋等公司资源,重点发展海洋养殖、海洋装备研发制造、海洋渔旅、智慧海洋等产业,旨在更好地整合珠海海洋全产业链,增强海洋产业品牌竞争力。
不仅如此,珠海还单独成立市海洋发展局,同时优化万山海洋开发试验区管理体制机制,与海洋发展集团形成“三海联动”,破解了过去珠海涉海管理部门多、资源协调难度大、难以形成统筹合力等“系统性难题”。
要在现代海洋城市建设中抢占先机、赢得主动,以科技创新为引领培育打造海洋新质生产力,珠海的雄心已经藏不住了。
提智
科研实力引领海洋装备奔向智能化
近日,珠海市海洋发展集团与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合作建设海洋绿色能源与装备联合实验室,双方将在深远海可再生资源、养殖装备及海工平台结构优化等相关领域进行联合技术研发及应用,在前沿技术研究、新产品研发、技术平台建立、人才培养、科技项目合作等多层面进行广泛合作,提升海洋集团产品技术含金量,加快形成海洋新质生产力。
在珠海万山无人船海上测试场,全国首个海上智能装备测试场5G专网也已建成,该项目在智能无人科考母船与无人子系统间提供了高效的数据传输,支持无人船远程控制、高清视频实时回传和关键测试数据回传,显著降低了远海通信成本,还可满足近海江河安防及环保、海岛波浪能、渔业管理、海洋观测、海洋遥感等5G创新技术应用。
在今年举办的珠海国际海洋智能科技展览会,珠海云洲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为展会上的“明星”企业,公司重点展出多型号海洋领域主力船型,展示了无人船艇海洋集群测绘、海油平台综合服务以及海上常态化巡航等应用示范场景。
其中,无人船艇在应急救援中的应用最引人关注。今年夏天,湖南多地普降暴雨,引发洞庭湖部分水域洪涝灾害。由于涉险水域水文情况复杂,广东省消防救援总队在云洲防汛救援技术保障小组的协助下,使用云洲无人船辅助快速摸清水下情况,并实时回传数据,为防汛决策提供强有力的数据支持;无人船还通过自主模式,在开阔水域执行巡逻侦察任务,显著提升了侦察效率,确保抢险人员的人身安全。现场指战员使用云洲智能“水上飞”水面移动救生担架,在湍急的水流中,紧急运输小型应急物资,极大地提高了物资保障的响应速度。
“人工智能,是当代最具有革命性、渗透性,甚至颠覆性的技术,是推进新质生产力发展最典型的代表性技术。无人船艇,具有低风险、低排放、低成本,高覆盖、高性能、高效率等特征,正是‘人工智能+海洋’形成的、以海洋产业为载体的新质生产力。”云洲智能总经理成亮表示。
在全领域推进现代海洋产业体系建设过程中,以全要素生产率大幅提升为核心标志的海洋新质生产力,已成为新的经济竞技场。
技术不断创新、产业快速增长、市场需求扩大、经济贡献增加的海洋装备业,背后离不开强大科研实力的支撑。数据显示,珠海市海洋领域科技创新平台总数持续增长,从2020年11家增加到目前30家,涉海高新技术企业数量三年增长66.7%,目前已有140家。2023年珠海全市涉海单位发明专利授权量668件,相比于2020年的171件增长290%。在珠10所高校中,已有涉海研究平台(团队)超60个,涉及海洋生态、海洋工程、海洋信息等领域。
为了进一步推动海洋科技的创新发展,珠海市海洋发展局局长扶志透露,珠海将加快海洋科技重点平台建设,推进国家海洋综合试验场(珠海)、珠海海洋中心等重大创新平台的建设落地;同时,市海洋发展局正推进建立海洋科教共同体,探索“企业出题、高校院所破题”的产学研精准对接机制,引导创新成果精准对接海洋产业需求。
唐家港—桂山港无人机物流配送航线启动常态化试运营,全国首条海岛低空公共物流航线在珠海首飞成功。 钱文攀 摄
开拓
海洋新兴产业助力打造新质生产力
此前,珠海南方海洋实验室万山海上测试场、海洋遥感信息中心联合珠海云洲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与航天科技公司相关单位合作,在淇澳岛附近海域开展无人机海上目标探测试验。
再之前,随着唐家港—桂山港无人机物流配送航线启动常态化试运营,全国首条海岛低空公共物流航线在珠海首飞成功。
海天联动,共拓深蓝,低空经济、人工智能等“未来产业”,正与珠海的广阔海洋资源碰撞出新的火花。随着技术攻关的深入推进和应用场景的不断开拓,海洋新兴产业加速布局,为珠海打造新质生产力培育更多新动能。
据悉,珠海南方海洋实验室目前正在大力推进建设“蓝海科技产业园”,力争成功推动一批涉海科技成果转化。招引和培育一批涉海高新技术企业和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围绕产业需求建设若干中试平台和概念验证中心以及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形成2—3个特色显著、优势突出的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到2035年,在海洋电子信息、海水养殖、海洋新材料、海洋生物医药、海洋高端仪器装备、海洋新能源等方向,形成3—5个以龙头企业为引领的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形成覆盖科学研究创新、产业技术研发、科技公共服务的“全链条”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格局。
随着数据产业的快速发展,其数据中心能源消耗问题日益凸显。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珠海)副主任、原中山大学常务副校长孙冬柏认为,珠海海岛资源丰富,在发展海底数据中心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将数据中心放到海底,利用海水为自然冷源实现高效节能的冷却,是解决数据中心散热问题的新亮点和新趋势。
“但是目前海底数据中心存在两大难题,一是维护困难,二是数据方舱腐蚀污损严重。”孙冬柏介绍,南方海洋实验室创新出了“岛礁连廊+钛钢复合结构数据方舱”的海底数据中心新范式,在保障优良耐蚀性的同时大幅降低应用成本,利用岛礁连廊实现数据中心由路入海可提供方便快捷全天候的维护通道。“这不仅将解决珠海、珠三角以及香港澳门数据中心能源匮乏的问题,同时还将辐射整个广东沿海地区和内地其它沿海城市,并支撑南海岛礁移动数据中心的发展。”
在全市层面,珠海也在海洋经济发展“十四五”规划中提出,要突破发展海洋高端装备、海洋生物、海洋新能源、海水综合利用四大海洋新兴产业,巩固提升海洋旅游、海洋油气化工和海洋交通运输业三大海洋优势产业,加快发展海洋金融和航运服务两大海洋高端服务业,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现代海洋产业集群。
孙冬柏表示,珠海在发展海洋新兴产业的过程中,应充分利用其地理优势、科技人才优势、科技创新资源,以形成“特色突出、错位发展”为目标,加强新兴产业发展的顶层规划,适度布局未来产业发展,聚焦发展若干重点产业,如建设海底数据中心、海洋钛产业应用中心、海洋药物研发与产业化中心、新型海洋仪器产业化中心等,打造新时期高质量发展中的珠海名片,提升珠海海洋产业技术创新活力,推动珠海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
珠海万山海洋牧场项目。
专家问策
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珠海)副主任、原中山大学常务副校长孙冬柏:
以海洋装备推动产业升级
“当前海洋领域发展需求巨大、发展空间巨大,而海洋装备制造业是海洋强国之基,处于价值链的高端和产业链的核心环节,海洋装备的广泛应用对海洋产业链上下游的拉动效应具有重要作用。”孙冬柏介绍,海洋装备不仅是海洋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也是推动海洋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的关键力量。
孙冬柏表示,我国海洋装备产业目前正处于一个高速发展的阶段,随着自动化、智能化、数字化等技术的发展,海洋装备制造技术快速迭代,层次不断提高,性能大大提升,能满足更高的要求。“随着海洋经济的不断发展,对海洋装备业的需求将不断扩大,我国海洋装备制造行业的市场规模有望迎来持续增长。”
他认为,通过提升海洋装备业的技术水平和海洋装备产业的集聚,可以有效促进海洋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形成新的增长点和竞争优势,为推动我国海洋战略的实施、促进全社会的经济增长和民生改善作出重要的贡献。未来,海洋装备业将继续作为海洋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引领我国向海洋强国的目标迈进。
采写:南方+记者 张紫微
统筹:李卓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广东各地正坚持从实际出发,根据本地的资源禀赋、产业基础、科研条件等,有选择地推动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发展,用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积极促进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寻“新”记》栏目持续推出广东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地市观察,敬请垂注。
点击此链接查看报道合集>>
点击下图查看21地市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H5↓↓↓